首页 国内 军事 科技 体育 财经 房产 汽车 历史 健康

安全

旗下栏目:

亏钱也要讲!弟子追忆宁波评话泰斗张少策

发布时间:2023-04-27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作者:admin 人气:

  4月24日凌晨,宁波着名评话艺术家、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张少策因肾功能衰竭于2023年4月24日凌晨2时,在家中与世长辞,享年95岁。

  张少策出生于鄞州区五乡镇(原宝幢),原名阿华,人称阿华先生。他于1946年继承祖业开始登台演讲宁波评线年从宁波曲艺团退休后仍在演讲宁波评话。

  据“宁波非遗”官方文章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宁波电视台开设了“三江书场”栏目,张少策演讲评话《水浒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收视率达10%。宁波日报、浙江曲艺通讯专题发表了《甬城曲苑不老松》的报道。2004年,张少策被授予“宁波市杰出曲艺家”荣誉称号;2006年,他获得“浙江省民间艺术家”荣誉称号;2009年,他被浙江省文化厅命名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评线年底又被宁波市文化促进会推荐为首届宁波中华文化人物。张少策生前勤勉敬业,为宁波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张少策出生于动荡年代,但是他始终用善良去回馈这个社会。“因为我和老先生家住的很近,几十年来没看见他跟别人红过脸、吵过架。”张少策的弟子唐寅接受甬派记者采访时说,“在生活中,他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不拘小节、心胸宽广。”在日常生活中,张少策总是跟弟子们说,“现在的时代再好不过了,需要每个人去好好珍惜。”

  “张老师最贫困的时候,他都会把一天说评话的钱捐给外滩桥下的那些乞丐。”追忆恩师,唐寅有些哽咽。

  “虽然在别人眼中,张少策每天是在‘亏钱’讲评话,但是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他也用‘评话’去守护了另一批人。”唐寅感慨道。

  宁波评话是一门技术活,要想真的做得好,既要“演”又要“讲”段子。为了保证艺术效果,逗看官们开心,表演者还要精通“插科打诨”。“我爷爷从小就是听老先生的评话长大的。在我爷爷的影响下,我也从小听先生讲故事。评话一说起来就是两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里,先生最多中间去喝一口水。”唐寅回忆说。

  说起张老的教导,唐寅记得非常清楚:“先生常常告诫我说,我们宁波评话要有地方的特色,所以他会在评话中加入很多宁波元素,一些老宁波的风俗习惯。但是同时,他也告诉我们要去除一些过去的‘糟粕’,比如迷信、不文明或者人身攻击语言等。”半个多世纪以来,张少策不断更新精进着自身的技艺,努力让宁波评话与时俱进。

  张少策文化不高,但刻苦好学。他的拿手好书是《水浒》,其中《武十回》是久说不衰的力作,在宁波有“活武松”之称,并拥有众多的“票友” 。张少策所以走红,在于他所演绎的评话艺术中,“噱”“说”“评”有其独特之处。比如“噱”,评话中插科多、笑料多,但张少策的插科、卖噱是按照书中的情节有的放矢,恰到好处。“评”是评书的特征,也不容易。它要求熟悉历史,实事求是地做出公正的评价。张少策可以做到高度概括提炼,这与他的精心研究也是分不开的。

  由于时代的发展,评话这个行业生存愈发艰难。茶馆的消逝、人口流动……这些不可回避的因素,也导致宁波评话受众越来越小。但是张少策从未放弃过传承。

  宁波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沉姿颖说:“曾经我们也举办过一些传承活动,考虑到张少策先生年纪也大了,我们也是想提前询问一下老先生。但是老先生听说了以后非常果断地答应要来现场。我们可以感受到先生对宁波曲艺,对宁波评话这份传承工作强烈的责任心。”

  在沉姿颖眼中,张少策一辈子也是为了四个字——“宁波评话”。“张先生的仙逝对于宁波曲艺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我们很遗憾,他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也很庆幸,在他的生前,做了那么多保护和抢救工作,让宁波评话在传承之路上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