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军事 科技 体育 财经 房产 汽车 历史 健康

国内

旗下栏目:

央视主持人王端端究竟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23-02-09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作者:admin 人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入新时代新征程,管城区如何拉高标杆谋出彩,铆足干劲抓发展?近日,管城区委书记张艳敏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新的一年,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扩投资、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抓手。特别是“三个一批”活动开展以来,全力以赴抓建设、拼经济,拿出开局即决战的精气神,奋力冲刺“开门红”“全年红”,共同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张艳敏说,新一轮经济复苏正在启动,大干快上的时机已经到来。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商代都城遗址、郑州南站枢纽产业园、金岱科创城三大产业发展板块建设拉开序幕,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开放创新联动区申建通过市级审批,深耕古今文化的人文优势、兼容并蓄的战略优势、枢纽优势和创新创造的科创优势协同发力,围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在5G、数字经济、元宇宙等领域超前部署,着力构建未来产业发展生态。同时,围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力争完成个转企100家以上、小升规220家以上,构建龙头引领、梯队协同、链群互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去年,管城区29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3亿元,签约高质量项目58个,总投资382.28亿元。市场主体逆势增长24.9%,总数达到16.3万家,拉开建设大幕,打开发展空间……创新活力加速释放,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2023年,管城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开展“三标”活动、深入落实“十大战略”行动,着力打造“融通各种资源、衔接各个产业、激发各方力量”的系统创新链,为经济发展蓄势储能,为2023年经济发展格局增添靓丽色泽和温暖底色。

  “新的一年,继续坚持开展大招引,以更多的项目储备,积蓄充足的发展后劲。”张艳敏说。牢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全力以赴保护市场主体、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制定民营企业龙头培育计划,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万家培育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工程,明确管城种子企业清单,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力争全年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6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达到50家,科技型企业评价入库达到100家,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5家,力争全年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0家。

  同时,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方向,通过惠企政策扶持、科技嫁接、技术重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扶植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迅速壮大发展,成为支撑经济转型发展的新高地和新引擎。

  张艳敏表示,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新的一年,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抢抓机遇、抢占先机,推动形成“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格局,以项目大突破奋力起跑抢开局,掀起大干快上新高潮、奏响实干争先最强音。全面承接中央、省市各类惠企政策,结合管城实际,细化落实措施,树牢用户思维,把企业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企业感受作为第一评价,细化落实措施,精准推送、顶格执行,确保“政策找企、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免申即享”,尽心尽力为企业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做到企业“院墙外的事包办、院墙内的事帮办”,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积厚成势、行稳致远。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坚持三级联动包联、例会推动、限时办理及督导联动“四项机制”,用好“亲清在线直办平台,落实领导干部包联企业、政企沟通协调、“早餐会”“首席服务官”“企业家恳谈会”等机制,真心实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亲商、安商、兴商的投资环境,高台起势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迈出更大步伐,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新年伊始,在管城区,一批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施工热火朝天,推动全年经济开好局,奋力冲刺“开门红”“全年红”。

  1月28日,全省集中进行第七期“三个一批”签约项目,管城区参与“三个一批”签约项目,经七期动态转化后,现有“三个一批”项目33个,总投资2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7亿元,涉及生命健康、平台经济、电子信息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助推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纲举目张,“项目为王”。管城区聚焦新开工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强化要素保障,迅速全面掀起建设高潮,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澎湃的动力和活力。

  项目建设是稳经济促增长的“压舱石”,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和“推动力”。2021年7月,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暨“三个一批”推进会发出项目建设最强动员令,管城区坚持“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以重点项目建设和“三个一批”活动为重要抓手,不断创新招商形式,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切实扩大有效投资,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牢牢稳住经济大盘。

  在“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引领下,管城区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地,为经济发展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决胜未来,离不开前瞻部署,离不开优势再造。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进促稳,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以“整体工作争先进成高原,重点工作创一流起高峰”为总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数字化为基础,以板块建设为引领,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展示区、国家中心城市现代综合枢纽经济示范区、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转型样板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做出积极贡献。

  管城区紧紧抓住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围绕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重大部署和重大机遇,以“整体工作争先进成高原,重点工作创一流起高峰”为总要求,把握政策导向和产业趋势,深化实化“三个一批”,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加速动能转换。

  依照这一发展思路,管城区深化实化“三个一批”,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加速动能转换。积极围绕主导产业,整合招商资源,全面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推进重大项目招引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2022年,管城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将“三标”活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实施省市重点项目291个、总投资32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99.6亿元。签约高质量项目58个,总投资382.28亿元。新开工项目100个,创历年新高。市场主体逆势增长24.9%,总数达到16.3万家,拉开建设大幕,打开发展空间……创新活力加速释放,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据了解,全省集中进行第七期“三个一批”签约项目,管城区“三个一批”签约项目,经七期动态转化后,现有“三个一批”项目33个,总投资2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7亿元。郑州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项目、大观国贸中部直播基地项目和智慧新能源小微产业园项目,总投资额20亿元,涵盖生命健康、平台经济、电子信息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郑州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项目,新建一家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嫁接全景全国的影像优势学科和专家团队,深度开展全球优质医疗资源在各项重大疾病中的应用,大力引入发展商业保险,形成创新的就医服务模式。项目建成后,辐射郑州及各周边地区,丰富优化当地医疗供需结构,并充分运用互联网赋能基层、边远地区医疗机构,提供集约化、高水平的影像诊断医疗服务,积极带动郑州及河南省健康产业发展。

  产业园区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和平台。管城区注重产业园区布局和建设,智慧新能源小微产业园项目的成功签约,就是最好的佐证。该项目,占地面积31.5亩。建设园区内,主导业为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两个板块,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开展新能源充电桩、光伏配件以及逆变器的生产制造,并将“光—储—充—检—换”一体化智能微电网及能量管理系统等项目落地产业化,实现光伏、储能、智能充换电、电池检测相互协调支撑的能源综合利用模式,为城市新能源综合示范站以及产业园区综合能源示范项目提供科学有效监控、智能化运维以及安全预警管理服务。关联产业为新能源车辆销售、检验及维保,新能源充电站及光伏电站的运维服务等。

  精准谋划项目,是推进项目建设的前提和基础。2022年以来,管城区以“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为牵引,把项目建设当作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主引擎、硬抓手,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深化实化“三个一批”,加大项目谋划储备,按照在建项目、储备项目1∶3的比例,动态完善更新“两库一单”;加大“管城36条”招商政策宣传推介,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积极探索平台招商、基金招商新模式,组建项目建设服务专班,提供从洽谈对接到引进落户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2022年,管城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将“三标”活动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29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3亿元,签约高质量项目58个,总投资382.28亿元。市场主体逆势增长24.9%,总数达到16.3万家,拉开建设大幕,打开发展空间……创新活力加速释放,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去年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8.7亿元,增速六区第3;一般公共预算完成收入44.99亿元,增速六区第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23.1亿元,增速六区第1;全市“四挂钩”综合考评,第一第二季度位列六区第3,三季度位列六区第1。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红色物业服务等创新探索扎实推进,央视《焦点访谈》《朝闻天下》及省部级以上媒体先后报道30余次。

  纲举目张抓重点,时不我待争上游。2023年,管城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开展“三标”活动、深入落实“十大战略”行动。新动能、新魅力、新引擎、新格局、新期待……全新字眼,为2023年经济发展格局增添靓丽色泽和温暖底色。

  坚持创新驱动,培植经济增长新动能,持续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管城金岱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品牌优势,打造区域创新创业主平台、深化改革试验区、对外开放先行区。抓好6个新建续建“园中园”项目,2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以上。深化文旅文创融合,彰显商都古城新魅力,围绕3600年商代都城遗址,加速建设六大文化片区,力争2023年,3平方公里核心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成,商代都城城垣遗址修复工程等10大公建项目建成投用,亳都古巷文化片区初具形象。匠心打造南大街、北下街、南顺城街等6条传统特色商业文化街区,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消费旅游地、沉浸体验地。

  聚焦优势再造,培育区域发展新引擎,按照“集中连片、滚动开发、完善功能、产城融合、品质一流、内涵发展”理念,重点推进郑州南站主体功能区、枢纽产业园起步区建设,加快推进园区4大类42个项目,确保年度完成投资73.3亿元,强化枢纽产业园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作用。突出项目引领,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聚焦传统商贸、客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力争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0家。确保34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93亿元,新签约百亿级头部企业1家、亿元以上项目30个,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393亿元。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最大限度为企业创新创业和生产经营提供便利。

  “为进一步提升项目服务水平,增强项目调度的精准性,着力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健全机制、创新举措、优化服务,为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管城区委书记张艳敏说。坚持“项目为王”,常态化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暨“三个一批”活动,紧盯序时进度,坚持日例会、周研判,加强对16项“四挂钩”指标的运行监测,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基本力量。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一网通办、一网通管”服务;建立“企业服务日”“首席服务官”“企业家代表恳谈会”等工作制度,在全省创新推出“管城企联帮”13710企业问题直办平台;承接好国家、省、市稳经济促增长一揽子政策,并结合实际,先后出台了“助企纾困13条”“稳经济促增长18条”和高质量发展36条政策,匹配区级政策资金5000余万元,落实帮扶资金2435万元,减免企业税费10.8亿元,让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新的一年,围绕创新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民生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进一步谋项目、强引领,接续发挥项目建设对促投资、稳增长的支撑作用。”张艳敏表示。起跑即冲刺,开局即决战,掀起大干快上新高潮、奏响实干争先最强音,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坚持三级联动包联、例会推动、限时办理及督导联动“四项机制”,用好“亲清在线直办平台,落实领导干部包联企业、政企沟通协调、“早餐会”“首席服务官”“企业家恳谈会”等机制,真心实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亲商、安商、兴商的投资环境,拿出开局即决战的精气神,奋力冲刺“开门红”“全年红”,共同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年伊始,在管城区,一批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施工热火朝天,推动全年经济开好局,奋力冲刺“开门红”“全年红”。

  坚持创新驱动,培植经济增长新动能,持续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管城金岱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品牌优势,打造区域创新创业主平台、深化改革试验区、对外开放先行区。抓好6个新建续建“园中园”项目,2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以上。深化文旅文创融合,彰显商都古城新魅力,围绕3600年商代都城遗址,加速建设六大文化片区,力争2023年,3平方公里核心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完成,商代都城城垣遗址修复工程等10大公建项目建成投用,亳都古巷文化片区初具形象。匠心打造南大街、北下街、南顺城街等6条传统特色商业文化街区,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消费旅游地、沉浸体验地。

  聚焦优势再造,培育区域发展新引擎,按照“集中连片、滚动开发、完善功能、产城融合、品质一流、内涵发展”理念,重点推进郑州南站主体功能区、枢纽产业园起步区建设,加快推进园区4大类42个项目,确保年度完成投资73.3亿元,强化枢纽产业园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作用。突出项目引领,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聚焦传统商贸、客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力争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0家。确保34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93亿元,新签约百亿级头部企业1家、亿元以上项目30个,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393亿元。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最大限度为企业创新创业和生产经营提供便利。

  抓紧改革优环境,奏响经济发展最强音。管城区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契机,建立“企业服务日”“首席服务官”等工作制度,县处级领导和职能局委“一把手”每月15日深入企业走访,每季度召开企业家代表恳谈会,成立“百人观察团”,共走访企业1260家,梳理发现问题393条,办结率为100%,全力以赴保护市场主体、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活力,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去年,全区1167项网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比率达到100%,办理“一件事”跑动次数同比减少85%。同时,设立线下“企业开办一件事”专区,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办理”,集成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在全省创新推出“管城企联帮”13710企业问题直办平台,形成问题“受理、解决、反馈”服务闭环,解决问题700件,企业满意度为100%。

  深入推进和实施“三个一批”,关键在于让人民群众分享红利。管城区围绕群众“急难愁盼”,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去年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先后开展走访调研800余次。聚焦环保、融资、土地、用工、账款拖欠等12类突出问题专项攻坚,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管城区围绕商代王城遗址核心板块风貌协同区建设要求,坚持示范片区引领推动标准楼院,梯次推进楼院综合改造,让人民群众在老旧小区改造进程中不断感受“管城温度”。深度挖掘郑州城市文化,重塑历史脉络,以古韵新风的建筑风貌,重点推进“六街六片区”建设,完成更新改造、文化元素植入和产业导入,不断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实现“文化+”、“旅游+”、“商业+”、“城市+”的产业业态和文化形态,打造郑州消费中心和文旅中心。同时,形成了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是为民动人心。近八成财力用于民生领域,做好做实“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程,以57条城市精细管理严管街为示范引领,在郑州市率先建成智慧停车管理系统,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8%以上;绿化面积达866.1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诗意生活……通过深入挖掘平等街、砖牌坊街、维新街、刘家胡同等老街道历史,街道提出“里享 平等”的文化理念。将老管城人的记忆留在当下,构建群众品味非遗盛宴、享受文化魅力的消费新热点,成为备受群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

  开局即决战,起跑即冲刺。管城区激扬生龙活虎的干劲儿,奋力跑进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现有“三个一批”项目33个,总投资2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7亿元,其中“签约一批”项目3个,总投资20亿元;“开工一批”项目14个,总投资1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8亿元;“投产一批”项目16个,总投资6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9亿元。滚动实施“三个一批”,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重要决策部署,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坚持“项目为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全力查补短板弱项、破解瓶颈制约,着力保证今年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重大项目,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紧盯年度目标任务,以更高标准抓项目,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计划,建设“一张图”可视化监测调度平台,强化服务,以更优作风抓项目。围绕行政审批、要素保障、施工环境方面,调动各级各部门服务项目、推动项目建设工作主动性。坚持“快、准、直、实”,积极开展“大走访大帮扶”,承接好国家、省、市稳经济促增长一揽子政策,确保各类政策“免查即至”“免申即享”“在线兑付”不折不扣、快速直达企业。不负春光,务实拼搏,鼓足干劲,大干快上,让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生根,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