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军事 科技 体育 财经 房产 汽车 历史 健康

历史

旗下栏目: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大件儿”

发布时间:2019-10-0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作者:admin 人气:

  “三转一响”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们却承载着一代人的特殊记忆。“如今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太多的变化,远不止‘三转一响’了,但它仍然是我最美好的记忆。”生活在北京的王凤岐说。

  62岁的王凤岐住在北京市朝阳门街道竹杆社区。1972年,22岁的王凤岐在一家副食店当售货员,虽然刚参加工作时,每月工资收入才17.8元,但她乐在其中。

  彼时中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王凤岐每天不到8点上班时,店门口的老百姓就已经拿着盆儿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因为物品紧缺,买东西都要‘求着’售货员,而看似了不得的售货员最常说的就是‘等着等着’。”夏天家家都吃麻酱凉面,顾客总是说“师傅多给点儿,麻酱一人一两,根本不够吃,我都不敢让孙子来,怕还没回到家就吃没了。”肉类也是定量供给,但与现在的人们偏爱瘦肉不同,那时顾客都“求着”售货员:“师傅,要肥的,回去炼油渣儿,孩子夹着窝头吃。”

  售货员的工作虽然光鲜,但也十分辛苦。王凤岐记得刚到单位报道时,就听说售货员必须会蹬三轮车,“我胆子特大,把煤气罐搁到车上,就去王府井换煤气,结果咣当一下撞到了树上。”年轻就是充满活力和干劲儿,不怕苦的王凤岐在单位总是抢着干重活儿。最让她记忆犹新的是每年冬储大白菜的季节,售货员晚上都要住在店里,凌晨两点就得爬起来从车上卸大白菜,因为五点钟天还没亮,老百姓就在已经开始在门口排队,等着领大白菜了。回想当年贫穷的生活,王凤岐不由得鼻子一酸落下眼泪。

  “那个年代,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按户籍人口定量供应,记得每月24号发粮票之前,我妈就去吃的少的邻居家借粮票,因为我们一家六口,我哥一人就能吃三个大馒头,定量根本不够吃啊。”王凤岐说,“我们副食店每个月的24日进行糕点盘点,这一天,售货员可以花2角5分买一斤点心渣,带回去给家里和街坊们吃。这可是几十种口味的糕点渣呢。”说到这儿,王凤岐破涕而笑。

  1978年底,改革开放的大潮开始涌起。什么是改革开放,对王凤岐来说还是一知半解,但是政府说的“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让王凤岐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活真的一天天变好。

  “结婚时家里一穷二白,别说‘三转一响’了,连房子都是自己盖的。”但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王凤岐的先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下海经商,家里开始逐渐富裕起来。“三转”,一个不少地全有了。

  王凤岐的先生原来是服装厂的木工,手艺高超。“像缝纫机,我们是根本买不起,但我先生用别人淘汰的零件儿拼了一台,特别好使。”每逢街坊四邻借用的时候,王凤岐就把带轱辘的缝纫机推到院子里。崔大妈、张大婶儿时常过来匝被罩、鞋垫儿、小孩子的衣服裤子等。大家高兴地说,“这要是在外面可要花一块钱呢。”不知不觉,缝纫机“咯吱咯吱”的声音渐渐远去,商场里的服装玲琅满目,老百姓衣柜里的衣服也越来越时髦儿了。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手表是四大件中最奢侈的东西了,戴手表的人凤毛麟角。梅花表、上海表、北京牌手表、双菱表,都是当年流行的品牌。“虽然结婚的时候没买,但我们家那口子争气,第二年就给我补上了。”王凤岐笑着说,刚有手表的时候,逢人就问几点了?并把手腕高高地抬起来,让别人看见我有手表了。时光流逝,从机械表、电子表到全自动手表,手表的样式和功能越来越丰富,但王凤岐最珍视的还是当年的那些老手表,至今仍珍藏在家中的柜子里。

  四大件里面,地位最高、使用价值最大的当属自行车。永久、飞鸽、凤凰牌自行车是八十年代名副其实的“豪车”,黑色“二八车”最受推崇,它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运输工具,诸如大白菜、米面、蜂窝煤,甚至家具等,几乎囊括生活中任何需要搬运的东西,因此每个家庭都渴望拥有它。自行车也是凭票购买,人多票少,只好用抓阄的办法来分配。幸运的王凤岐抓上了,当下就从商店骑回一辆飞鸽牌自行车。“那个高兴劲儿简直没法说了,自行车买回来后,我天天把它擦得铮亮,不舍得用就供着它,端详着它,上班还是走着去。”王凤岐兴奋地说,“那时候,自行车也是我的命。”有一次妹妹借车,不小心把车给撞了,王凤岐心疼地哭了好几天。现在,大街上再也没有了黑色“二八”自行车,取而代之的是速度更快的电动车、私家车,和遍布大街小巷颜色亮丽的共享单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