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军事 科技 体育 财经 房产 汽车 历史 健康

军事

旗下栏目:

大航海时代以前人们真的相信地球是平的吗(2)

发布时间:2019-10-23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作者:admin 人气:

  从此,西班牙人才意识到新大陆上有人口规模很大的发达地区,有值得大抢一把的目标,吸引更多征服者登陆寻找。大的收获却只有十年之后的另一桩:地处南美洲西海岸,大致在现代秘鲁境内,人口上千万的印加帝国。1533年,皮萨罗只带了一百多人马,正好赶上印加帝国的内战,也是通过土著部落之中的合纵连横,介入争斗,抢得大量金银。科尔特斯与皮萨罗成为超级动人的传奇英雄,欧洲学生读历史时必然碰到的杰出人物,体现白种人的优越。与他俩相比,哥伦布成就有限,基本被人遗忘。

  哥伦布再次引人注目,要等到两百多年后的十八世纪,青睐的目光不是来自西班牙,而是来自成立不久的美国。独立战争前后闹了八年,北美殖民地不只是撕断与英国的政治纽带,也造成文化上的断层。新美国没有多少历史,也没有自己的英雄,如何造就“美国人”的概念?探索北美大陆出名的欧洲航海者有不少,却不是英国人就是西班牙人。华盛顿、杰佛逊等等独立运动的骨干,卷在各式的政治纷争之中,还需要死后一百年才慢慢走上“国父”的神坛。

  这时候却是哥伦布脱颖而出。他名气不大,西班牙也没有将他当作航海英雄,毕竟他是来自意大利的外乡人,在西班牙帝国的历史上只能占一个注脚的位置。但是,正因为大家对他知道得不多,一张白纸反倒可以着上更随意的色彩:哥伦布不但发现了新大陆,更找到了逃避旧世界的通道;作为一位孤独的英雄,他敢于挑战未知的世界,带着憧景,鼓起勇气,无惧荒野边疆的艰难险阻,来到机遇无限的广阔新大陆,摆脱国王的压迫,创造斩新的开始。也就是说通过哥伦布,美国人可以将他们独特的自我感觉,投射到一位历史人物的身上。

  独立战争打响之后,对哥伦布的歌颂在美国各地流行起来:报刊上涌现赞美他的诗篇与文章,许多街道、城镇冠上哥伦布的名字,或是稍作女性化处理,将河流、高原、湖泊、岛屿命名为哥伦比亚;新首都华盛顿所处的区域,称为哥伦比亚特区;纽约市的国王学院,名称显然有悖于共和,在战后改名为哥伦比亚学院,后来成为哥伦比亚大学。许多组织、俱乐部、报刊杂志的名称里也挂上哥伦比亚的名字。他俨然成为美国的“民族英雄”,甚至是美国的国父。

  到十九世纪初,对哥伦布的敬仰又进一步得到历史研究的支持。人称“美国文学之父”的华盛顿·欧文,是第一位可以靠写字谋生的美国作家,特别喜欢写历史人物。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文人林纾对欧文甚为推崇,曾经翻译过他的作品。但是欧文写历史却是小说的笔法,其中加入不少创作发挥。1828年,他出版一本哥伦布的传记,题为《哥伦布生平与航海的历史》。书中讲到西班牙国王召集专家小组,审查哥伦布的西行探险计划,其成员都是学识渊博的天主教教士(因为当时欧洲的读书人基本都是神职人员)。哥伦布拿出数学的证明据理力争,但是教士们却搬出圣经中的创世纪,赞美诗,福音书,又搬出教会长老的解释,说明地表是平的。尽管哥伦布对上帝甚为虔诚,其地圆说却被贬为异端邪说。

  关于哥伦布留下的史料并不多,故事也不是特别吸引人。他与审议专家其实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分歧在于对西行前往亚洲距离的估算,后来的事实证明专家的估算才是对的。固执的哥伦布一错再错,坚持错误的计算,在错误中得到资助,也在错误中发现新大陆,到死的时候还错误地认定自己到达的是亚洲。这些事情串在一起,难以成为英雄故事的素材。但是欧文却妙笔生辉,把争议稍作修改,变成哥伦布的圆形地球对抗教会的平面大地,如此一来他的固执变成对真理的坚持与对权威的挑战,他西行探险的目的也从去亚洲进口香料变成去证明地球是圆的。

  欧文写的传记成就了哥伦布的英雄形象,不但在美国大受欢迎,在欧洲也相当畅销,到1900年前后发行印刷了175版。美国城乡的公共图书馆之中,不论大小都至少有那么一本放在书架上。而所谓中世纪教会已经忘记经典时期的地圆说,捧着圣经坚持地平说的故事也由此传开,不但普通读者相信,连许多没有认真翻查资料的历史学者都随手拈来。天主教会因此被大大冤枉了一回,背下坚持平面地球的黑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