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军事 科技 体育 财经 房产 汽车 历史 健康

体育

旗下栏目:

滑头鬼之孙2主题曲网友如何看?

发布时间:2023-02-20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作者:admin 人气:

  立春后的中原大地乍暖还寒。2月16日早上7点多,城市的早高峰刚开始,马萧林就已坐到办公桌前。

  “红旗渠230公里的管理渠线多人在巡渠,如果利用科技手段,只需30人就能解决管理问题,不仅节约成本,还能提高效率……”红色遗产保护利用调研一结束,马萧林便默默算起了“账”。

  作为一名有着近30年工作经历的“老文博人”,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是坚守幕后的“国宝守护者”。2018年,他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此后每年他都会提交有关文物安全方面的提案,推动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

  2021年7月,受暴雨影响,河南共有400多处文物遗址受到不同程度损伤。

  “我国文物资源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分布广泛”,马萧林说,虽然文博单位历来重视防火,但应对极端天气还存在应急预案不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等问题。

  通过走访文博单位、与应急管理专家座谈,2022年全国政协大会期间,马萧林提交的《关于提升文物博物馆单位安全应急管理能力的提案》,对提升文博单位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系统性建设意见,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2月16日,马萧林(中)在河南博物院检查移动应急挡水板使用情况。新华社记者任卓如 摄

  “文物安全是底线、是红线、是生命线。”这是马萧林常说的一句线年,在走访河南新县、兰考县、台前县等地时,马萧林发现低级别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面临保护和管理难题。“全国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级别较高的,通常保护状况较好。相比之下,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巨大,但在资金政策支持、人员配备、陈列展示等多方面保护状况亟待改善。”马萧林说。

  2021年全国政协大会期间,马萧林提交了《关于加强对低级别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提案》,针对性提出加大经费投入、革命文物资源整合打包、多部门协同保护利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建议。

  马萧林很快收到了来自国家文物局的政协提案答复函。2021年末,国家文物局印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各地加大省级以下革命文物保护力度”。这份提案也被评为“全国政协2021年度好提案”。

  2022年8月,马萧林(左三)在新疆哈密白杨沟佛寺遗址调研查看洞窟壁画保存情况。受访者供图

  “文物,绝不是静止的古董,它是活着的历史,既要保护文物安全,也要让文物‘下凡’,走入百姓生活。” 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是马萧林一直思考的事情。

  为了让甲骨文走到公众视野,马萧林多次到甲骨文发现地河南安阳实地调研,并与全国多位研究甲骨文的专家、学者进行探讨。2019年全国政协大会期间,马萧林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甲骨文宣传推广的提案》,从加快编辑出版甲骨文普及读物、建立宣传推广甲骨文的教学机制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从首创考古盲盒掀起“考古热”,到跨界推出《唐宫夜宴》让文物活起来……近年来,马萧林带领河南博物院不断挖掘内涵、创新表达,尘封在博物馆的文物也幻化成鲜活生动的姿态,动起来、活起来、潮起来。

  “文物本身就属于那个时代的‘顶流’,通过提取文物蕴含的历史信息、文化元素,进行创新表达、科技赋能,古老文物也能变成生活密友。”马萧林说,文物只有走进日常生活,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

  作为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马萧林带着5年来的履职积累,今年将继续关注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并就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提交提案。

  了解到马萧林委员工作很忙,记者特意提前约访,结果约了四次才得以成行。第一次打电话时,马萧林正在陕西参加文博会议;隔天再约,他已在安阳林州调研红色遗产保护利用。为接受采访挤出来的几个小时,也不断被来访者打断。

  在守护文物的路上,马萧林总是步履不停。就连去食堂的半路上,他都会拐到消防站查看消防物资储备情况。熟悉马萧林的人都知道,他既是手铲释天书的考古人,也是博物场馆的“掌门人”,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对文物发掘、整理、研究、展示、保护等文博事业全流程熟稔在心,念兹在兹。

  “守护国宝安全,心系考古研究,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是我的事业追求。”马萧林用近30年的工作诠释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2023年2月18日,安徽马鞍山采石公园内梅花进入盛花期,美丽的花朵提前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赏梅踏春

  西藏阿里,大地宏阔,云卷云舒,气象万千。旭日初升,夕阳下沉,星河旋转……刹那之间,光影变幻,令人目眩神迷。迷离的光影与绚烂的色彩,构成一幅幅美的画面。

  2023年2月17日,湖北省神农架天燕景区出现雾凇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景。

  2023年2月17日,“四两千斤双人展”开展,展出了两位当代艺术家的30余件作品,包括书法、水墨绘画、艺术装置、多媒体影像等多种创作类型。展览将持续至6月11日。

  2023年2月16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红梅、白梅相继绽放,引游客前来赏梅拍照、游玩打卡。

  2023年2月15日,观众在中国美术馆参观美在致广——全国小幅美术精品展。本次展览从1月18日展出至3月26日,共展出近600件征集作品,另有中国美术馆馆藏、特邀作品400件,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种类

  2023年2月15日,在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玉泉区专家人才工作站)的育种试验基地,农业专家在测量果实横径纵径。

  2023年2月14日,铁路江苏连云港站,旅客搭乘动车组列车出行。为期40天的2023年春运于2月15日结束,铁路客流量日趋平稳有序。

  2023年2月14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安徽黄山风景区气温骤降,出现了初春罕见的雾凇美景,银装素裹,玉树琼枝

  2023年2月12日,三峡船闸实施为期两天的换向运行后,已恢复北上南下正常运行模式。三峡坝上、坝下待闸船舶数量基本达到均衡。

  2023年2月12日,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积极引导农民抢抓农时,对所育秧苗采用科学的二段育苗法,将漂浮育苗漂盘中秧苗移植到带营养土的托盘里,以达到秧苗强根壮株、早生早发的目的,促进春耕增产增收。

  2023年2月9日,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在北京怀柔响水湖长城,洁白的雪花把古长城装扮的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海口市西秀公园是城市生态综合公园,建有雨林之心、水上剧场、儿童乐园、篮球场、足球场等,实现了海口城市空间提质,打造宜居生活。

  2023年2月9日,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工业园区一家农资生产农资企业,工作人员正在将生产好的农膜装车发运。

  2023年2月4日,广西省河池市金城江区举办“火树银花浪漫金城江”打铁花非遗表演,吸引众多市民前往观看,浪漫的打铁花表演为革命老区河池的元宵佳节增添了喜庆氛围。

  2023年2月8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墨水河入海口湿地,成群红嘴鸥在潮间起舞巡游。

  2023年2月7日,在浙江省玉环市干江镇海上共富菜园中,养殖户驾驶小船穿梭在海面和码头,采收、运输、装袋、投售春汛紫菜,洋面上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责任编辑:admin